【团结奋斗开新局 喜迎工会十八大·一线·劳动者风采】
原标题:20年间,王凤林坚持将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引题)
“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一丝不苟就是不平凡”(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玺 通讯员 陆静思 宋庆东
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秉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努力将工作做实、做细、做精。这是天津市劳动模范、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武清供电分公司变电运检室主任王凤林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工作20年,他常说:“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一丝不苟就是不平凡,将枯燥的专业工作做到精通就是不简单。”
班组一线的工作启蒙
和许多职场新人一样,王凤林一上班就来到了班组一线。
2004年,武清供电分公司承揽下甘肃两座变电站建设任务。2005年1月,入职两年的王凤林义无反顾踏上了开往甘肃的火车。
到了甘肃新建变电站附近村庄租的房子,床是用木板搭建的通铺,一个房间住十几人。缺水是最主要的问题,别说洗脸漱口的水,就连喝的水都非常紧缺。在这种环境下,王凤林没有退缩。
由于不适应环境,刚到几天王凤林就生病了,只能吃自己备的药。在近两个月工作时间中,王凤林一直咳嗽,夜里咳嗽得睡不着觉。
就是在这样的生活条件和身体状况下,他每天仍旧努力工作,用最短的时间高质量完成了大靖和新堡两座变电站放缆、接线和试验任务。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王凤林遇到过一些难题。当时班长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干工作只有激情可不行,必须踏踏实实提高真本领。”
王凤林开始反思,“别人能干好的,我为什么干不好?主要原因还是没有踏实下来,功夫没有下到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白天在现场干活,晚上自己学习专业知识,遇到不懂的就追着老师傅们问个明白。
王凤林说:“在班组一线的这几年,是我工作启蒙的几年,也是这几年让我热爱上了我所从事的电力事业,让我真正感受到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同事眼中的“活规程”
“凤林,开关柜电缆仓内带电体距离后柜门太近,要求是多少?”“不少于155毫米。”“PT柜内加热驱潮装置距离PT有点近,要求是多少?”“必须大于50毫米。”
在变电检修技术岗位上工作10余年的王凤林,成了同事眼中的“活规程”。正是对规程的烂熟于心让他在各项工作中都游刃有余,确保了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2017年5月,在灰锅口变电站改造现场,王凤林发现大电流开关柜活门材质使用的是复合绝缘材料,且没有接地。这种材料在运行环境好、时间短时尚可以,环境潮湿、运行时间长的情况下,绝缘板会加速劣化而导致故障。
发现这样严重的问题后,他及时联系厂家,要求整改。“整改不完成,不能送电,绝不允许带隐患投入运行。”王凤林很执拗。
上级专业部室专门组织开关柜活门材料技术研讨会,厂家技术团队坚持无法整改。最后,王凤林拿出开关柜招标通用技术条件,指出里面对活门的具体要求。
最终,整改完成送电虽然比原定时间推迟了1个多月,但正是这种专业负责的态度与执着,才保障了电力设备的安全。
王凤林有一个坚持了10多年的习惯,一天的工作结束后继续整理文件,总结一天的工作内容。“我很喜欢工作结束后对每天的任务进行回顾,这样不仅能知道自己在这一天干了些什么,还能详细总结出一条条经验规律,这对我帮助很大。”
基于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王凤林成为公司的“火眼金睛”。近年来,王凤林累计提出了电力安全相关意见680余条,全部监督完成了整改,大大促进了新建、扩建、改建变电站精益化水平,为变电设备长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只有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创新”
20年的工作中,王凤林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成了他工作的重要内容。
他在变电站日常倒闸操作过程中发现,传统检修小车灵活性差、工作效率低、拖拽时有一定安全隐患。尤其是2021年看到某公司在倒闸操作中,因小车倾倒造成人员伤亡,更是让他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拖拽小车的场景一直在他的脑海挥之不去,为了提高10千伏开关检修操作效率和安全水平,他昼思夜想,废寝忘食。
终于,他在扫地机器人自动返回充电座的场景中找到灵感。他把这个思路与团队成员分享,经过研讨,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可行的办法。
在王凤林的带领下,团队广泛调研、集中攻坚,经过数十次模拟试验,最终成功研制了“变电站10千伏开关柜自动对位检修小车”,实现了检修小车的自动精准对位,将10千伏开关检修操作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提高了现场检修操作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近年来,他带头完成了10余项创新研究,连续获得天津市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职工技术创新奖等多项荣誉。
王凤林说:“如果不解决问题,再好的创新也没有价值和意义,都是白费劲、瞎折腾,只有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