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改”进行时】
原标题:淮河能源控股集团让职工收入涨起来、地位提起来、干事有舞台——(引题)
技能人才成“顶流” 产业工人有干头(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华 通讯员 于晨晨
2022年底,淮河能源控股集团“90后”青年职工赵海龙算了一下年收入:“接近30万元!”这个数据让赵海龙有些惊讶,获聘集团首批资深技师一年的薪资,比原先岗位收入翻了一番。
作为安徽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项目试点单位,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把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机结合,重塑企业职级体系,重构管理、专业、操作三大职业序列,搭建产业工人队伍职业成长平台,为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2021年起,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首次聘任19名工人为首席技师、资深技师,首席技师最高年薪可达60万元,40余人获评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安徽工匠、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
打破成长成才天花板
庞士宝、李忠敬和邵桐龄都是该集团从一线技术工人成长起来的首席技师,过去工资待遇不高。现在,按照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首席技师、资深技师聘用管理办法”,他们的年薪最高可达60万元,相当于副总的收入水平。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是一家以煤、电、气为主业的国有大型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劳动用工6万余人,操作序列工人占用工总数的80%左右,其中技工以上占62.5%,技师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近10%。近两年,企业在内部大刀阔斧推行岗位职级改革,建立起管理、专业、操作三大岗位序列的内部纵向发展通道,特别是操作序列岗位等级和待遇的确定,以及初步形成的纵向互通、横向互转的人才流动机制,打破了限制产业工人发展的“天花板”。
深入推进“产改”以来,“凭实力排座次、以业绩定薪酬”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已成硬规矩。“以前是同岗级同收入拿‘死工资’,现在多劳多得,当然干劲十足。”煤业公司人力资源部职工郭军说。
依托全员岗位绩效管理,该集团实现所有人员岗位绩效考核全覆盖,在薪酬分配上打破大锅饭,最大限度释放职工潜能,激发岗位活力,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增幅连续两年超10%。
由“工”变“匠”磁场强
“各位工友,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今天给大家说说矿井通风工常用的工具和操作技巧,这方面问题尽管问,解决了就点个赞……”这是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黄山在潘三矿文体活动中心直播时的场景。拥有7000多个粉丝的他,开通直播为工友们带技能“干货”,传授操作技巧、进行解惑答疑,很受年轻工人欢迎,技能大师摇身一变也成了矿区“顶流”。
高技能者高薪高地位的政策导向,一方面促推技师“大拿”立足操作岗位,持续保持专业领域领先水平,发挥应有作用;另一方面激励着广大职工向高技能人才看齐,学技能、长本事。
想锻造出更多“蓝领精英”,提高培训质量势在必行。在淮南矿区,首席技师、资深技师们不仅组织搭建了专业的内部交流平台,通过视频直播、微视频分享等方式传播经验绝活,还建立视频教学资源库,共享传播优秀成果。
针对近年来新产业板块急需大量高水平操作工的现状,该集团增加电力、天然气相关专业教师队伍,“走出去”委托大学开设“订单班”,对口培养燃气等专业高技能操作团队,与电力行业知名高校合作,把青工送到高校“回炉升级”,“引进来”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技能人才楷模、专家等行业知名人士参与授课,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成长需求,企业还坚持分类施策,基本实现三大序列关键岗位人员培训全覆盖,尤其围绕提升操作序列职工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和现场创新能力,发挥高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
创新创效活力显
西部煤电集团色连二矿是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数智时代的矿井对技能人才的渴求更加强烈。对此,“90后”青工赵海龙触动很深,“获聘企业资深技师一年多来,单位为我配备了单独的办公场所,组建了‘赵海龙资深技师工作室’这个创新平台。”
现在,赵海龙创新工作室的成员由过去“强拉入伙”变成“主动加入”,包括大学生、专业技术、高技能人员在内的31名成员,共同破解井下难题、助力智慧矿山建设,仅2022年就获得专利9项,职工干事创业有了更好的施展舞台。
成长有通道,系统促提升,干事有舞台。持续行进中的“产改”,已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团6万余名职工中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创效活力。
近3年,该集团依托各类创新工作室,取得国家专利223项,评选企业“五小”创新成果409项,解决现场问题1243个,累计取得创新成果916项,创造价值超亿元。
截至2022年11月,该集团坚定实施人才强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年研发已投入17.89亿元,围绕“卡脖子”问题,着力破解技术难题,取得国家授权专利159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2项,为加快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