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通辽市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区域性绝对贫困问题彻底解决。通辽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把4个国家级贫困旗和2个区级贫困旗县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扎实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至今,全市已累计脱贫22.49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现行标准下全部稳定脱贫,626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6个贫困旗县全部退出摘帽,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以上,区域性绝对贫困问题彻底解决。
现代产业逐步形成。现代农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科技促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程,形成生态农牧、玉米生物、科尔沁肉牛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层次大幅度提升。玉米、肉牛两大产业为链条的绿色农畜产品产业集群,玉米综合加工转化能力达到505万吨,肉牛产业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肉牛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80万头。绿色煤电铝产业集群形成了年产褐煤5615万吨、电解铝232万吨、铝精深加工283万吨的生产能力。现代能源产业电力装机容量达1340.76万千瓦,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3.4%,被国家确定为现代能源领域试点城市。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持续发力,构建起南连港、北通欧的多式联运物流格局。“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506.8万人次,年均增速达到18%以上。
创新发展动力增强。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开展玉米生物、铝镍硅新材料、肉牛、蒙医药、沙产业、蓝宝石等优势主导产业科技攻关,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科学技术奖31项。通过实施“科尔沁英才”工程,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各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引进。
协调发展趋势向好。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显著加快,全面放宽农牧民进城落户限制。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农牧民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举办“春风行动”和农牧民专场招聘会40余场,引导和组织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32.7万人次。城乡人居环境有效提升,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93.71%,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到80.95%。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绿色发展引领转型。重点实施了千万亩农业高效节水、千万亩草原修复、千万亩天然草原现代畜牧业示范、千万亩科尔沁沙地治理4大生态修复保护工程。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深入推进“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草原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自治区首条出区高铁——新通客专开通运营。通辽机场改扩建项目已完工并通过行业验收,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建成毛都水库,完成5条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治理工程建设。能源通道建设扎实推进,建成扎鲁特至山东青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通辽至霍林郭勒天然气管道、奈曼500千伏输变电建成投运。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升,高速公路通辽至鲁北和大沁他拉至白家湾子建成通车,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499公里,路网密度达37.81公里/百平方公里。通辽市与吉林省、辽宁省实现高速公路网对接,与邻近盟市实现一级以上公路连接,主城区与各旗县市区实现高等级公路连接,实现乡乡通公路,建制村村村通水泥路、通班车。
共享发展普惠民生。就业创业工作有序推进,城镇累计新增就业8.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设、提升、完善各级各类集中型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21家,入驻创业实体达到2282余户,带动就业近1.1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实现172.6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六统一”,率先在自治区实现城乡医疗保险整合,基本实现异地就医结算。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86.46%,学前教育普惠率为82.6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0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01%。
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营改增”任务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国有林场改革、农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聚焦“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企业开办时间市本级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水电气暖办理时限大幅压减,213项办税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上办理,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6%,群众办理的高频事项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洪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