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讯 (劳动报记者郭娜)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7月11日发布《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报告指出,疫情对劳动力市场冲击大,复苏缓慢,当前应该特别加大对在非国有部门工作的、有房贷的、农村的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
年中报告指出,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政经格局造成重大冲击。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滑,消费、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二季度实现大部分复工复产,消费、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的降幅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窄,经济呈修复企稳态势,但仍受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复拖累。
课题组详细分析了此次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报告指出,尽管近期国内疫情趋于稳定,人口流动性下降趋势有所缓和,稳就业政策连续出台,企业复工率提高,但由于短期内国内整体经济低迷及国际市场需求不振,企业产能仍未恢复,劳动力市场将积累大量待业人员。
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端和需求端总量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劳动力需求和供给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从供求总量看,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同比减少了39万和97.3万人,各下降了7.3%和24%。
报告指出,第二季度,各月PMI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基本上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制造业恢复情况优于非制造业。非制造业下服务业PMI从业人员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建筑从业人员指数就业景气度有所回升。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就业上半年随着疫情变化,都在3月后进入了复苏,相对而言建筑业复苏较快。
4、5月全国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分别为44.3小时、46.1小时,相比上一季度有所恢复,但同比仍下降1.3、0.2小时。工作时间长度相较于正常水平仍然有差距。
报告显示,从人口流动性来看,一季度有约6000万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因疫情滞留农村,截至5月,全国迁徙规模指数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劳动力流动受限制不仅严重影响了全国居民收入,而且加剧了城乡收入差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2020年第1季度月平均收入为3680元,同比下降7.9%。
课题组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了疫情冲击下不同群体的家庭流动性的变动情况。课题组指出,决定家庭流动性变化的关键在于收入水平的高低。课题组认为当前应该特别关注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在非国有部门工作的、有房贷的、农村的低收入群体的家庭流动性的变化,防止这类群体家庭流动性的枯竭,加大对这些群体的帮扶力度,这不仅对于稳定劳动力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稳定家庭流动性乃至居民消费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