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民工兄弟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要闻
三位外出务工者的新春“小目标”
〖发布日期:2017/2/4 9:10:12〗 〖点击量: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带着新春憧憬,返乡务工人员开始筹划新年计划,纷纷定下了自己的新年“小目标”。《工人日报》记者在江西井冈山采访发现,他们有的选择继续背井离乡为生活打拼,有的选择留在家乡开始创业,均对未来充满了新期望。

  寻求“家里的商机”

  今年春节,家住井冈山市睦村乡河桥村的邝婷过得格外开心。让这位5岁小姑娘高兴的,不是爸妈给自己买了新衣裳,而是爸爸邝鹏打算不再出去打工了。

  从2006年7月到深圳宝安区西乡西城工业区打第一份工开始算起,邝鹏已在外地漂泊了整整10个年头。和许许多多的年轻打工者一样,邝鹏一年又一年延续着父辈的足迹,过着“春出冬归”的日子。只是这一次,他想变一变。

  “我最开始在模具厂做学徒,干得不舒心就走了。2007年去了广州荔湾区方村,在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学电脑绣花。2009年自己带着一帮朋友在南昌创业,从事信息科技网络广告业务,创业失败后又去海南搞磁化水项目。”回忆着这些年走过的足迹,邝鹏深吸一口气说:“在外面折腾够了,该回家帮衬家里了。”

  “今年女儿5岁,儿子2岁。大女儿慢慢懂事后,每次过完年爸爸出门,她都是眼泪滴滴。”一旁,抱着小儿子的妻子朱红插话道,虽然有父母帮忙,可婆婆给别人做包餐掌勺经常早出晚归,公公也在忙着赚钱还建新房欠下的账,自己一个人照顾两个小孩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而真正让邝鹏决定留下的是“家里的商机”,他向记者描绘了自己的新年计划:附近的移民新村马上会建好,将会在现有300户住户的基础上,新增两三百人的消费人口。附近村庄的人都会聚集在这里买东西。

  他今年打算开一家烟花爆竹店,就开在移民新村斜对面,从小做起,以后肯定人流量越来越大。“证件办得差不多了,未来把规模做大。在家乡其实也可以赚钱,慢慢地日子也能过红火,还能带好孩子。”邝鹏说。

  换个工厂接着“漂”

  与邝鹏不一样,今年已经45岁的同乡魏国文依旧选择南下广东谋生计。

  1997年他开始在广东东莞樟木头镇联威塑胶电子厂打工。2005年随工厂搬迁至黄江镇继续做车缝,又干了7年,每天两点一线:工厂上班、寝室睡觉……直到2012年,工厂大规模裁员,从1000人减员到300人,他所在的部门整个被裁并。选择返乡还是继续“漂”时,魏国文才隐约意识到自己似乎已习惯了流水线式的生活方式——家里人情往来不用管、小孩教育管不上,一年回家一探望……

  2013年,拿着遣散费,魏国文又开始在熟识的领域寻找工作机会。从大千手袋厂到烟泰地毯厂,他在不同工厂之间更换工作。2016年,他又借钱买车在东莞开始了滴滴司机生涯,而伴随情况的变化,他又开始找机会进工厂。

  说起新年的计划,魏国文显得很茫然。“到了那边再去找,家里没什么做的。我没什么技术,人脉又不广。”沉思了片刻,他突然冒出来一句:“今年回去看看能不能把社保转回来。”

    把技术学精才有出路

  和邝鹏、魏国文一样,同乡黄民也是常年在外务工的“打工族”。不过这位还不到30岁的小伙子,却已经凭借一己之力在县城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商品房,算得上是当地外出务工群体里的“小能人”。

  面对记者的夸赞,月收入1.5万元的他显得很谦虚,“没办法,要养家啊。别看在农村,开销还真挺大。”他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按照家乡习俗,亲戚朋友间往来需要礼金,现在礼金数额基本都在200元左右。“我春节回来不到10天就吃了8场酒席,花出去近2000元。一年下来,仅仅人情往来礼金这项,没有一两万元打不住。”

  现在广东佛山一家私人定制艺术珠宝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他告诉记者,去年自己所在的公司前景堪忧,最后两个月订单增加才算持平全年的成本。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做古典珠宝的款式设计,自己负责审核图纸、监工、查看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黄民告诉记者,他2005年开始去外面打工,从珠宝雕刻、用蜡铸金等一点点做起,随着经验积累,慢慢做到管理层。“今年市场不景气,收入有一些波动。但我并不太在意,把技术学精才是出路。”

  聊起新年计划,他表示,今年想在加强动手设计能力方面下些功夫。“我在看图纸方面很在行,对铸造——制磨——铸金——执磨——抛光这样的工艺流程也熟,可毕竟不是科班出身,设计这块和专业设计师相比,更多停留在想法上。多查资料多留心。这一行要干长远了,以后自己当老板也不是不可能啊。”他满怀希望地说。中工网记者 黄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