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部门不妨积极行动起来,为广大农民工搭建起技能培训、法律知识普及的平台,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工求职路上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一定要多关注农村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开办更多的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培训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如此,不仅可以破解新生代农民工求职难,更可以为城市输送更多的技术工人。
随着“互联网+”浪潮席卷全国,文化程度提高的农民工也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进行求职。然而,农民工使用网络求职被骗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如何破解农民工网络求职被骗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11月24日《工人日报》)
数据显示,总量2.77亿人、约占全国人口两成的农民工群体正在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农民工总数的70%以上。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网络时代,他们的求职路,不仅仅走找熟人、找中介这些“老路”,更热衷于走“网络求职”这条新路。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的求职路并非一帆风顺,稍不留神就会坠入求职骗局。农民工落入求职骗局,一是求职者自身的问题,这与求职心切,求职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漠,依法维权能力不足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面对一些侵权案件,他们习惯于忍忍就算了,不善于或者不敢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二是求职被骗后维权难。维权的渠道一般有两个,即申请劳动监察或劳动仲裁。但这两项的操作周期通常较长,需要四到六个月,甚至拖到一年以上。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虽可以去法院提起诉讼,但基于户籍、流动性大,或者证据不足等因素,法律援助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并且,也难以保障百分之一百维权成功,“忍”就成了求职被骗者的共同选择。
三是对招聘网站的监管失察。招聘网站是责任主体,但为了“钱”,一些招聘网站和招人单位,就动起了“歪脑筋”,如钻审核空子,提交冒用的营业执照等资料;或者承诺不收费,但却“名不副实”;还有就是提供的职位与实际情形“驴唇不对马嘴”。如此,使求职者不仅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也会落入招聘骗局,导致求职路上“危机四伏”。
网络招聘不能“骗”行当道,还须规范起来。一则靠求职者时刻不放松警惕,无论是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搜岗位,还是通过别人介绍的网络招聘,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网站,尤其是对索要押金、培训费用的,一定要提高警惕,更不要泄露自己的信用卡号或银行账号,正规的招聘公司都不会需要这些信息。二则亟待监管再升级。招聘网站要对招聘信息立足于前置审核、严格审核,确保登载的招聘信息真实;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招聘网站的检查与监管,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依法对不合格的招聘网站进行关停;招聘单位、网站、监管部门,应建立起“反欺诈联盟”,实现信息共享,为求职者提供参考。
同时,人力资源部门不妨积极行动起来,为广大农民工搭建起技能培训、法律知识普及的平台,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工求职路上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一定要多关注农村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开办更多的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培训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如此,不仅可以破解新生代农民工求职难,更可以为城市输送更多的技术工人。(杨玉龙)